文案详情
导航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历史纪录片 1436 107


 CCTV--1纪录片《麦积山石窟》(第五集)
 
第五集《东方的微笑》


雕塑,追求的是凝固不朽的美。佛教,探索的是流动变化的永恒。

在千年的尘埃之下,麦积山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们传承着这些佛像的生命力,酝酿出流动的永恒,雕琢着饱经沧桑的——东方的微笑。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这是位于“麦积山石窟”脚下的汉唐艺术苑。民间艺术家们经过十几年的摸索研究,选用麦积山上的红土,在工艺师们精妙的雕塑技艺下133窟的“小沙弥”会心的微笑,再次给人们带来安详与宁静。面对小沙弥的旷世之美有谁不被小沙弥的微笑所折服呢?

从北魏到今天,小沙弥的微笑在这里凝固了一千五百多年,麦积山石窟的这些塑像,不仅凝聚着佛陀的伟大思想,也给信众们带来了通往佛国净土世界的希望。在佛教的理念中,美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固定的视觉效果,而是在轮回中不断变化的一种形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而麦积山的泥塑像,也有色彩褪去、形态风化塌陷和瓦解,像极了世间万事的轮回。一千六百年来,佛教的信奉者们,花费无数人力财力和时间所塑的艺术品,经历了不断的衰老、破损、返修、重塑,他们用这种形式诠释着佛教的不朽。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张永平的家在麦积镇上,几年前他从湖北一所美术院校毕业后回到麦积山石窟从事文物的修复工作。一号窟位于麦积山石窟东崖的底部。今天,按照修复的惯例,张永平要对一号窟陈列的一尊卧佛进行修复。

张永平从事的这种修复工作和历史上工匠们在旧的佛像基础上重塑翻新不一样。他是从保护文物的角度进行修复,更多的是让文物不要受到气候的破坏。文物的修复工作琐碎而繁杂,艰辛而缓慢,不知不觉,张永平已经在这尊佛像上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麦积山地处秦岭,位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山区降水频繁,雨水造成的湿气经常在洞窟中无法散去,久而久之,泥塑和壁画也会产生霉变。麦积山的佛像,大多数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历史上自然和人文的因素使这些塑像不同程度地遭到破损和毁坏。

千百年来麦积山积淀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同时,大自然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也阻碍着麦积山的保护进程。随着雨水和潮气的不断冲刷,这些佛像的面目渐渐产生老化和脱落。

如果说潮湿的气候会使麦积山的塑像一步步老化,那么历史上的一些其他自然现象,则险些将麦积山彻底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唐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据史书记载,麦积山遭遇了一次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地震。这次地震使麦积山中部崖体大面积坍塌,山体被分成了东西两崖。如今麦积山的崖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东崖和西崖密布的洞窟之间,有一大块平坦的崖面,正是当年地震所造成的破坏。

麦积山脚下的不少巨石,正是当年地震中从散花楼上崩塌下来的石柱残骸。在当时,地震被视为凶兆,随着地震的频发,麦积山逐渐被人们认为不宜继续开展佛事活动,曾经香火不断的兴盛场面,顿时消沉了。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在麦积山佛陀的笑容里我们接受了历史的匆匆来访,唐代萧条的那些岁月中,麦积山的凄凉景象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当时留下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似乎可以体会出些许的味道。唐代安史之乱之后,乾元二年,一位从关中落魄逃离的诗人在麦积山写下了“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这位怀着伤感情怀叙述悲凉情景的诗人便是唐代诗人杜甫,从他的诗句中,似乎可以看到当时麦积山荒芜的情景。

尽管自然灾难直接导致麦积山佛教活动的衰败,但是信仰的力量却是强大的。面对巨大的自然威胁,信众们有着自己的办法。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踏牛天王是否真的保佑了麦积山不再受地震所难,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出古时候人们在天灾面前所展现的执着和信念生生不息,就像麦积山周围的人们一样,麦积山的命运并没有被自然灾难所灭绝。短暂的沉寂,只是为了迎接下一个辉煌的开始。

麦积山,每天接纳着数以百计的游客,在节日和大典的时候,每天要接纳上千位游客。古往今来,似乎一直没有改变的是游人总希望留下自己踪迹的欲望,古人也不例外。

在这样的留言题词中,有挥毫泼墨的文人雅士,也有记录自己政绩、心情的官宦。当然,更多的还是千年未变的经典留言:“到此一游”。这些用石子在塑像泥层上面刻画的文字,留下他们的踪迹的同时也留下了他们破坏麦积山的证据。历史上命运转折的几个时间关口上,人为的破坏因素,都险些改变了麦积山的命运。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公元438年,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太武帝一纸诏书“凡是五十岁以下的僧人一律还俗服兵役。”至此,全国各地的许多寺庙、石窟难以躲过这次劫难。历史的长河中,政治和宗教一直保持着微妙的权力平衡,而当宗教的权力过剩的时候,统治阶级便会出手干预。

这之后,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大型的灭佛运动,历史学家称作“三武灭佛”。这次北魏灭佛运动中,不光佛教信众受到牵连,一切跟佛教有象征意义关系的事物,都受到了灭顶之灾。麦积山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一些破坏。

历史一次次地改写着麦积山多舛的命运。“三武灭佛”中麦积山并没有遭到重挫。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一次次化险为夷的背后一定有它存在的必然理由,这和他独特的地理特征是分不开的。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麦积山石窟大多在远离地面的悬崖之上,只有借助木质的栈道才能够攀爬前往,这种辗转复杂的前行道路对佛教信众来说是一种修行,而对毁坏者们,是一种屏障。在北魏之后的两次灭佛运动中,正是这样的屏障,保住了麦积山的佛像。

木质的栈道保护了麦积山的石窟。据记载,南宋绍兴二年,栈道曾经毁于兵火。明朝后期,木栈道曾为野火所烧,其间虽经多次修复,但仅仅是局部的修复,致使西崖上部洞窟长达数百年无人登临。有毁灭,就会有重生,麦积山石窟在历史上几次受到破坏之后,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修、再造。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位于麦积山东崖的三尊大佛始建于隋代,佛祖的目光穿过麦积山浓浓的秋色,在人间的上空低垂。1982年的春天,麦积山石窟研究所正在对东崖大佛进行修复,一名工匠的手突然在佛祖脸上碰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东西,这名工匠小心翼翼地取了出来,却惊奇地发现这是一个写满文字的碗,这个碗的出现揭开了麦积山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接下来,专家们很快又在碗的底部发现了三个有点模糊的名字“高振同”。

这三个字把我们带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南宋绍兴年间,一个叫高振同的甘谷县工匠在维修大佛的时候,将一个宋代白釉瓷碗放在了大佛的“白毫相”中。他不曾想到这只用来调色的瓷碗使他流芳百世,而成为麦积山石窟史上最著名的工匠。

高振同或许不知道他当时的一个举动会对后世留下如此宝贵的线索,我们也只能景仰那些和高振同一样,没有留下名字的工匠,他们的事迹可能没有被记载下来,但是他们的作品,却给后世带来了无限的财富。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有意思的是,除了这个白釉瓷碗,人们还在大佛头部发现了一卷《金光明经》这是一本唐代手书楷体的佛经——佛家将它称作“装藏”,放在大佛头部,意喻着佛的思想和灵魂。

一直以来,人们不停地修复、再造,用信仰维护着这座千古圣山。也正是每个工匠、每名僧人对麦积山锲而不舍地守护,才使得麦积山成了佛教从丝绸之路东进之后的又一个精神圣地。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继宋代大规模重修之后,随着南宋的灭亡和中国石窟艺术的逐渐没落,麦积山也日益黯淡,虽经明、清两代的粉饰,仍消隐在陇山的密林中,以至于近代的那些探险家,将目光死死盯在云冈、龙门和敦煌莫高窟而大肆盗掠时,竟没人发现陇上还有这样一座大型石窟。南宋以后,麦积山开窟重塑的数量逐渐减少,清朝末期,更是有几十年很少有人上山拜访,经历过无数次的没落和蛰伏,麦积山在沉睡过后,注定要迎来另一次唤醒。

天水这座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古城,一直以来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城里生活的这位老人和天水的历史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老人叫辛启荣,每天他都在家里不厌其烦地雕刻一些麦积山的泥塑,这也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工作情结。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上世纪40年代,学者冯国瑞重新发现麦积山,把麦积山从沉睡中唤醒之后,国家政府随后成立了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又在麦积山脚下建立了一座气象站,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正在进行麦积山石窟历史上第一次景象建档工作的辛启荣,见到了他日后的妻子胡玉梅。

两位老人相识于麦积山,相爱于麦积山,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去麦积山走一趟。辛启荣从上世纪60年代起用不同的影像手段一次次记录着麦积山的历史。

辛启荣喜欢摄影艺术。五十年前,他和胡玉梅在麦积山石窟散花楼下留下珍贵的合影,五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年过古稀的两位老人又再次来到散花楼,拍下同一个场景的照片。这两张照片跨越时空见证了麦积山的历史,也见证了两位老人近半个世纪的恋情。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其实,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有多么伟大,也不知道他们所参与的这次与麦积山石窟历史上无数次重修一样的修复工作会为中国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领域带来多大的价值,他们只是简单的爱着他们工作过的这个地方,爱着这上千年的历史。

曾经的光芒没有让麦积山走向浮华,一时的沉寂也没有使麦积山走向消亡,刻满历史痕迹的这些石窟佛像,历经了辉煌与冷落,依然面带着微笑诠释着远古生命的真谛,悠然流淌在岁月的风尘里。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麦积山脚下,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庄。这里的人们大多数都是农民。牟常有师傅的家离麦积山石窟十几里地,用牟常有的话说他从村庄里抬头就能看得见这座神奇秀美的神山。他不同于一般的农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的修复师。

牟常有频繁地往返于村庄和麦积山石窟之间,这一来一去便走了人生的二十八个春秋。麦积山上的工作者们有很多都是同牟常一有样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他们用自己的行为默默地回馈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用生命中结下的佛缘,把自己和这座神山紧紧地拴在一起。


《麦积山石窟》第五集解说词脚本


走过了历史的辉煌,麦积山隐藏在千年的岁月中。穿越历史的晨钟暮鼓,这些微笑的佛像在麦积烟雨中时隐时现。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他们在这里已经微笑了上千年。这些石窟的塑像,仿佛更像生命的个体。那些来自于麦积山脚下的人们,那些世俗的微笑,佛陀的微笑,带着人们对平凡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地定格在了秦岭深处麦积山的石窟里,它们沉淀着历史的韵味,向世界展现着这来自东方的微笑。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 资讯
  • 最新问题
已经到底啦!
预约配音服务 关闭
预约成功后,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通畅
预约成功
您已预约成功,我们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请保持电话通畅
配音客服微信二维码

关注【客服微信】

抢先听最新案例,新客礼包等你拿!

提交
复制成功 微信号:18996381623 添加微信好友, 详细了解! 打开微信